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创意作文 创意作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话题。1.人民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话题。

1.人民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的全部概念

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人民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 一 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学期总第1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乘整数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 学 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块,三个人吃了几个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 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是用分数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设计 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第2课时

       学期总第2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乘法(二)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 学 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 ×4 × 14×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 桶就是半桶,求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3)问题三: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 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 ”和“12×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 表示12L的 是多少:12× 表示12L的 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 。)

       (2)探究 ×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 ,表示 公顷。

       ②再涂出 公顷的 。

       引导理解: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 。

       板书: × == = (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

       ⑵提问:“ × ”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 的 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 == = (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12L的3倍是多少。 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 × == = (公顷)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 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 是多少。 × == = (公顷)

       12×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想:求12L的 是多少。 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心得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的全部概念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1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2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学生人数的比来分橘子比较合理,将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节课,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探讨中来。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励他们实际分配,并做好分配的记录,使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有了上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进行分配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探究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组织他们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信息。(课件出示)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问题。

        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3、讨论分配方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分法。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预设

        生1:可以每个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而根据两个班人数的比3∶2来分比较合理。

        4、引入课题。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分析推导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组交流后学生动手分配。

        引导学生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2、记录分配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基础。

        3、各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

        引导学生不断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4、在这次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是3∶2)

        设计意图: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巩固了化简比的内容。另外,学生不断地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学校新买来315本新书,要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1)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最后统一到按照各班人数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2)增加条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问:3154本书按照人数分配,就是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呢?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8、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三、开放运用,体验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零花钱30

        买学习用品

        买零食

        玩游戏机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5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 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x09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x09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x09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x09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0﹪,六折五=0.65=65﹪

        2、 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x09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x09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x09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x09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的步骤如下:

       1、阅读和理解教材:在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先认真阅读和理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教材,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确定中心主题: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例如分数乘法。

       3、列出分支:从中心主题出发,列出本单元的主要分支,如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应用等。

       4、添加二级分支:在每个主要分支下面,继续添加二级分支,列出更详细的内容。例如,在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支下,可以列出整数与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的乘法等二级分支。

       5、使用关键词和图标:在每个分支中,使用简短的关键词或图标来表示各个知识点,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例如,在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支下,可以使用关键词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6、完善和修改:在完成初步绘制后,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修改,添加新的知识点或调整分支的结构和布局。

       7、审查和复习:在完成思维导图后,需要审查和复习思维导图的内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不断复习和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制作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1、突出重点:在思维导图中,要突出重点和关键点,可以使用粗体、斜体或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强调。同时,可以利用箭头和连线等元素,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简化内容: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使用简化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知识点,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例如,可以使用图形、符号和关键词来代替长篇的文字描述。

       3、结构清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意结构清晰和层次分明,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采用树状结构或网状结构来组织思维导图,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更加清晰。

       4、色彩搭配:适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思维导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知识点或主题,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生动有趣。

       5、及时更新:由于数学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及时更新思维导图,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新的知识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同时也可以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修改和完善。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倒数的认识》,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联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联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联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

        (!)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11/41/5086/5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7/41/591/7/80.4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因为5/3*3/5=1,所以()和()互为();

        2.因为15*1/15=1,所以()和()互为();

        3.4/7与()互为倒数;

        4.()的倒数是6/11

        5.()的倒数是2

        6.1/8的倒数是()

        7.1/2/7的倒数是()

        8.0.3的倒数是()

        (二)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必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四)思考

        4/5*()=()*8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啊,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是结伴来到多媒体教室的,比如说~~~~~~~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啊?(请点到名字的两名学生分别表述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

        师:好朋友是双向的,可以说成“***和***互为好朋友(也可以说***是***的好朋友)

        教师找一对儿同桌,让他们也说说相互间的关系。(***和***互为同桌,一起来上数学课)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那今天咱们来学点儿什么呢?

        1、(课件出示例7)

        请学生动手找找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师:你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课件展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提炼一下,然后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子说清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像刚才我们表述朋友、同桌关系一样。

        引导学生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我们能不能说3/8是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比如5/4和4/5的积是1,我们就说……7/10和10/7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4、请你再举个例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5、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数呢?

        (学生写并汇报师板书。)

        三、探索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写出更多的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四人一小组,怎么分工呢?(请学生说建议)准备好了吗?一分钟倒计时开始!

        师:时间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真不错。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2、师:其实我知道大家在刚才的比赛过程中啊,一定有窍门,所以才会写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看?

        (学生畅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规范说法。

        3、师:正因为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个数的倒数来,对不对?

        4、师生一起小结: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5、学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6、0的倒数呢?

        启发思考,允许讨论。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归纳小结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请同学板演。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发现一学生书写有误,与该生交流。

        (3)用展台展示该生的错误。

        师:这样写可以吗?(7/12=12/7)

        师:为什么?规范书写,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

        3、完成练习十一第二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三题。

        5、完成练习十一第四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应该有的汇报是:

        生1:我从第一组中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小于1)。

        生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生4:非0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倒数这一小节,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过渡段一样,既承上又启下,是学习下一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请同学们课后认真练习,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基本方法,为下一章的学习做好准备。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